端午节

时间:2024-04-16 09:13:08 作者: 字数:4597字

屹新,这篇作文写得非常棒!民谣引入,开头扣题;结尾提升,点明主题。从节日来历到端午活动,从学包粽子到品尝粽子,语言优美,具体生动,是一篇超优秀的经典范文。

修改稿

端午节

王屹新

“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民谣,我们就知道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

相传楚国被秦国占领,屈原为了民族情怀,不愿意同流合污,甘愿自己抱着石头跳进汨罗江,以保清白,以死明志。而当地的百姓不忍心江里的鱼儿吃掉屈原的尸体,便将粽子投入江里给鱼儿吃。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包粽子的习俗,以此来纪念屈原。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这天早晨,隔着房门我就闻到厨房传来的粽香,我就知道奶奶已经在包粽子了。来到餐厅,餐桌上,糯米、咸蛋黄、猪肉、粽叶和细绳等各种材料早已准备齐全,奶奶已经已经包好了一大串粽子。

奶奶包粽子的技术可真娴熟!只见首先奶奶取出两片粽叶,折出一个漏斗状的角,用勺子勺一勺糯米倒入漏斗里,撮一撮让糯米更紧实;接着放入蛋黄和肉馅,再加入两勺糯米,压平;最后左手兜住粽子,右手将上面的粽叶盖下来,将粽子裹紧,抽出细线捆紧粽子,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看来包粽子并不难,我也跃跃欲试。我撸起袖子学着奶奶的样子做了起来,结果不是这边没弄紧漏出糯米,就是那边散架,看来包粽子并不是我想的这么简单。不过我没有放弃,继续做粽子,在奶奶的指导下,终于做出了一个还过得去的粽子,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奶奶把粽子放进高压锅蒸煮,过了一个多小时,粽子出炉了,散发阵阵粽香。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一个粽子,剪开绳子,剥开粽叶,咬一口,糯米软软的、粘粘的,再咬一口,肉烂烂的,入口即化,美味极了。

吃一块甜美糯糯的粽子,把幸福和安康送给亲人,这大概就是过端午的意义吧?

一稿点评

石头老师点评

王屹新:来看习作。这篇“端午”文章从头到尾比较完整,如能写在一张作文纸或打印下来,整篇读来效果更佳。细看——

题目《端午节》,符合作文主题要求。

开头:去掉“五月五”这句,直接以“艾草香......”的儿歌引题,便能达到开门见山的表达效果。

第二段端午来历,可融入自己的想法,表示对先人的尊重和缅怀。比如:屈原为了民族情怀,不愿意同流合污,甘愿自己,,以保清白,以。而当地的百姓不忍心,便,。

总之,对家喻户晓的典故解说,如全部雷同、模仿,很难给读者留下新意,只有依靠作者真实想法和见解,表达独特思想,才避免俗气、老套。

第三段起,按照事情发展变化顺序进行表现端午包粽子过程,如时间、地点、人物、发展和结果。

提升:端午这天早晨,隔着房门我就闻到厨房传来的,,我知道奶奶已经,。

第四段描写奶奶包粽子的娴熟技巧,为作者后文学习包粽子做铺垫。本段优点颇多,叙述描写结合,语言自然流畅,动作连贯,环节相扣。注意与下段我学习包粽子的篇幅,留出醒目的行数突出舒朗的层次感,不可笔力一致。

第五段着重描写作者学习包粽子的过程,重在体验,感悟收获,赞。

提升:将第四段和第五段合并一处,共同为包粽子中心服务;区分侧重点,如对奶奶的表现多出自己的体验。后文集中笔力略写蒸、吃粽子环节,突出食物的美味。

修改结尾:与开头呼应,表现写作主题。如:借粽子寓意表现节气,抒发健康平安情怀。原文结尾有待提升,避免“美好”“欢喜”等情绪高涨的词汇,毕竟与纪念古人相关,相互之间情愫不协调。

例如:吃一块甜美糯糯的粽子,把幸福和安康送给亲人,这大概就是过端午的意义吧?

根据点拨润色习作。

...

春、秋季作文课安排

学习流程

(一)提前学习两周学习作文,一周写,一周改,刚好可以遇上学校作文进度,再写一次。

(二)课堂学习:审题、选材、列提纲,写开头,第二段……

(三)下课后,沿着课堂上的构思思路,趁热打铁,完成作文。

(四)发给点评老师点评,点评后再修改。

(五)修改文发给桃源老师检查、点评,有不足再修改……直到优秀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