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电影超越乌托邦的现实主义(观后感)

时间:2024-04-17 21:58:08 作者: 字数:12783字

宫崎骏电影通过对乌托邦的建构来实现个体从现实社会中的脱离,同时又在乌托邦的叙事中加入现实要素,从而使得对现实的呈现能够更加自由和更加深刻。然而,乌托邦中的经历并非电影的结束;个体在经历艰难后从乌托邦回到现实,才是宫崎骏电影的结局。这种回归现实并非是对命中注定、无法改变的命运的具象化,而是个体在辩证否定后做出的改变世界的实践,彰显了自身的主体性和存在意义。

构乌托邦:从现实中逃逸

首先,为了实现电影的升华,宫崎骏的电影叙事扎根于现实,却又以乌托邦为起点,从而使得电影的世界观被人为地建构起来,进而打造出视觉维度的奇观。例如,《千与千寻》中的鬼神世界尽管与生者世界接合,但却在世界运行的底层架构上与后者完全不同:无论是统治澡堂“汤屋”的汤婆婆,还是善良勇敢的白龙,都以所谓的魔力作为自己与世界进行接触的中介。

如果说《千与千寻》中的乌托邦过于脱离现实,那么《龙猫》中的龙猫便是更加与现实世界相贴合的超自然表征。这种贴合并不是借助对超自然力量的弱化而实现,而是通过儿童与童话的属性来消解自然与超自然之间的界限;也就是说,借助“无邪”实现了对成年人理性化思考的拒斥。

而超自然力量与现实的进一步贴合则在《起风了》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从整体来看,正是这些超自然力量的存在使得视觉层面的奇观得以显现。在《起风了》之中,乌托邦是堀越二郎的梦境,在梦境中他和自己崇拜的飞机设计师卡普罗尼一道,探讨着作为非武器的飞机与自己的梦想。另外,里见菜穗子所在的疗养院尽管是现实的医院所指,但又让人不得不联想到托马斯•曼的《魔山》。

无论是《千与千寻》中让人难以遗忘的列车站点,还是《龙猫》中的巨大树洞,都使得一种不同于现实世界的乌托邦景观得以被呈现在人们面前。《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也同样如此,其中的乌托邦源自天外落石,而牧真人的太舅公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连接不同时空世界的中间世界。具体来看,正是外部落石这一天外之物使得超自然力量的呈现具有了合理性,其作为整座塔的底层逻辑悬浮于塔内,为太舅公这位塔主提供搭建积木的力量,于是,天外落石附带的神秘属性使得塔内的诸多奇观得以显现:作为幻象的连续帆船、以暴力和危险为代表的大鹦鹉、被迫以灵魂为食的鹈鹕......

乌托邦中的建构:影射现实主题

对视觉层面的奇观建构并非电影的核心,而只是作为一种工具或者整体的组成部分存在于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对于宫崎骏而言,建构乌托邦的最终目的在于赋予和明确化乌托邦的存在意义,从而将自己想要表达的现实主题与乌托邦景观进行结合,最终实现现实主题的强化,激发观众的思考。在宫崎骏的电影之中,首要或者说最重要的主题是对战争的批评与反思。

在《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哈尔带着自己的城堡四处走动,在外界以翩翩少年的姿态亮相,却又在战场上以怪物的形式出现,为国家的战争提供帮助。在这一过程中,正是哈尔视觉形象的奇观化呈现以及对战争场景的抽象画式艺术设计,使得战争的伤害和负面影响让人印象深刻——遍布于天空的暗色调战舰、化身战争刽子手的怪物(哈尔),无疑和苏菲等代表美好事物的能指形成了鲜明对比。

与之相比,《红猪》则以更加戏谑的方式强调了战争对人的异化。波鲁克作为所在国家的优秀飞行员,一方面对战争感到厌倦,另一方面又因自身的爱国之心而身处于挣扎之中,于是为了实现解脱,他变成了一头猪(只有人类才需要思考上述问题);然而更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即便变成了猪,波鲁克也难逃战争的影响。无论是打击海盗,保护亚得里亚海的安定;还是暗中回国,提防安全部门的监视,都反映出其即便将自己异化为了一头猪,也依旧无法摆脱战争的控制。

而在《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中,宫崎骏对战争的批判从两个维度展开。其一是现实维度,牧真人的生活被战争所形塑:父亲从事工业,因战争而大发横财,同时也就忽视了对牧真人的关注;而家庭迁居也和战争背景有关。而新家中婆婆们对卷烟和白糖的渴望则以侧面的方式刻画了战争的影响。

另外,当牧真人和牧夏子乘车遇到军人之时,二人下车鞠躬表示尊敬,这一对历史的刻画并非是一种赞同,而是一种历史再现。需要注意的是,当牧真人和牧夏子鞠躬之时,身穿军装的军人向其回礼,而军人旁边身穿西装者却没有任何反应。这一点宫崎骏没有明确说明,但身穿西装者可能代表了法西斯的政府力量(与军人有所区别),因此宫崎骏对官员与军人的不同反应的展现也许是想讽刺战争的虚伪。对于日本来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不过是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而所谓的共荣圈不过是虚假的政治口号,冠冕堂皇的口号下是普通民众的尸横遍野。因此,对于政客们而言,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策划的战争不过是攫取政治利益的过程,与国家、国民关系甚微,因此也就没有了向牧真人和牧夏子回礼的必要。

其二则是塔内的影射。如果从太舅公对塔的建立开始来分析,那么可以将塔的设立视为是日本明治维新的过程,即在西方思想文化进入之后,以大久保利通为代表的部分日本有识之士推动的日本近代化过程;然而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军国主义孕育而生,导致了以鹦鹉王为代表的法西斯掌控了权力;于是,在这种战争的影响下,身为下一代的牧真人被有识之士(先辈)寄予厚望,即铭记历史,继往开来。另外,驾驭火焰的火美(武器)和狡猾的苍鹭、被迫以灵魂为食的鹈鹕等也有战争的具体指向。

宫崎骏电影的第二个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宫崎骏看来,正是工业化造就了人类社会的繁荣,但同时也给自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种对自然的伤害终有一日会反作用在人类身上。在《幽灵公主》中,阿席达卡开篇受到的诅咒即是工业化对自然的负面后果之表征;因此其一路向西寻求解除诅咒的过程既是为自己谋求生路,同时也是在寻找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方法。当阿席达卡与珊最终成功归还山兽神的头颅时,环境重新恢复,这也就指向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向。

与之类似,《风之谷》中娜乌西卡与库夏娜对腐海的不同处理意见恰恰代表了人对待自然的两种态度,一种主张人与自然的共处,看到了自然对人的调和作用(娜乌西卡在腐海地下看到的景观),另一种则力求人对自然的彻底征服(电影中表现为多鲁美奇亚帝国试图用巨神兵消灭王虫乃至整个腐海)。

回归现实:辩证否定下的实践

回到宫崎骏电影的设计之中,在乌托邦中注入现实主题尽管是宫崎骏电影的重要目标,但却并非最终结果。在宫崎骏的诸多电影中,从乌托邦的奇妙旅程中回到现实才是最终的结局。可以说,如果把建构乌托邦—注入现实主题视作宫崎骏对现实的再创作,那么经历乌托邦—回到现实则是一种更加有力的现实主义实践。这一现实主义的重点在于,主角在乌托邦中历经磨难,本可以在乌托邦中过上美好生活,最终却选择回归不完美的现实世界;而这种乌托邦并非是虚幻的黄粱一梦,而是真实存在的世界。从这个角度看,宫崎骏电影的现实主义也就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例如,《千与千寻》中的千寻本可以继续在鬼神世界生活,但却依旧选择了坚持自己的目标,拯救自己那并不完美(贪小便宜)的父母,回到普通的现实世界之中;而对于《红猪》中的波鲁克来说,回归现实、重新变为人尽管看起来是必然结果(认清自己,勇敢接受现实),但其本身也可以选择继续逃避现实,以猪的外观麻醉自己。而在《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中,留在塔中的乌托邦并执掌最高权力,还是回到现实并忍受肮脏愚蠢的世界,是摆在牧真人面前的难题。最终牧真人正视了自己的阴暗心理,并选择了回归现实的不完美。

接着《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来看,尽管太内心存在阴暗的牧真人似乎本身无力接任塔主之位(太舅公强调搭建积木即建立世界需要纯洁的内心),但这并不代表其无法在塔内生活。更重要的是,正视了自己问题的牧真人已经完成了蜕变,具有了纯洁的内心,有了搭建积木的资格;可以说,经历了对自己内心的正视之后,牧真人完成了辩证否定的过程,即通过对自己的否定完成了自我的升华。因此,选择留在塔中还是回到现实主要取决于牧真人的主观意识,而与客观能力没有太大的关联性。

那么,为何牧真人选择现实而非塔中世界?如果纵观宫崎骏创作的既有电影,那么可以发现回归现实是一个较为共性的结局。有人认为,牧真人回归现实的结局实际上是对整部电影的降格,因为这反映了个体的无能为力,即命运的无法修改。然而,如果以上述对牧真人的选择进行的分析作为出发点,那么可以说尽管回归现实在整体上是必然结果,但却被能动所浸润。

之所以这么说,源自牧真人对自己的辩证否定;正是在塔中的诸多经历,使得牧真人提升了自己,并因此有了选择的权利,进而其尽管选择的结局被注定,但具体的过程和选择之后的影响会因一个与众不同的牧真人而发生改变。更进一步说,一个对自己有了清晰认知的个体,在走向自己命运道路的过程中自然会更加自由和更为自信。此外,结局的必然性只是宏观和抽象意义上的,具体的结局会因个体的实践而发生变化。如果借助安东尼•吉登斯等人对主客体二元论和实践论的思考,那么结果并不完全被结构所决定,而是在主体之间的互动、结构与能动的互构中生成。

例如,《天空之城》中帕祖与希达阻止了拉普达成为政府战争的武器,也破坏了穆斯卡想要以此称霸世界的计划,其正是通过主动行动达成了自身目的,而这种行动并非完全由外部力量决定,而是个体对结构(资源)的有意识的使用。对于希达来说,毁灭拉普达并非是命中注定,而是其出于对保护世界的责任所做出的决定,因此毁灭拉普达的咒语更多是作为资源而非不可违抗的结构而存在。因此可以说,回归现实这一主题并非是命运无法改变的老调重弹,而是一种辩证否定的体现;在具有了新的认识之后,回归现实也就不同于过去。

无论是牧真人,还是其母亲火美,亦或是牧夏子,他们在离开塔,打开面前的大门,走向“既定”的世界之时,都已经有了对未来的清晰认识,正是这种主体性使得关于命运无法改变的悲观论调显得不堪一击。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从宫崎骏到“你”:活出怎样的人生

最后,《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作为宫崎骏的收官之作(尽管宫崎骏之前曾多次将自己创作的电影称为最后一部,随后又频频复出,但考虑到此部电影的剧情和宫崎骏的年龄,这部电影确实有较大的可能成为收官之作),实际上也是宫崎骏一生的真实写照。

无论是电影中作为母亲却又难以被拥抱的火美,还是与牧真人一路争吵最后成为朋友的苍鹭,都是宫崎骏在创作道路上遇到的重要的人。对于宫崎骏来说,这部电影就是他自己对于“活出怎样的人生”的答卷。当电影落幕之时,“导演宫崎骏”几个字象征着宫崎骏对自己答卷的完成,而其后屏幕上的黑暗映衬着观众自身,构成了宫崎骏向观众的提问:我活出了这样的人生,你呢?